健康新知

中研院證實 塑化劑增乳癌2.4倍 「少用保鮮膜 塑膠餐具」
中研院證實 塑化劑增乳癌2.4倍 「少用保鮮膜 塑膠餐具」

【邱俊吉、張博亭台北報導】20140720

 乳癌連續9年高居國內女性癌症首位,且患者人數大增。中研院、國家衛生研究院及台大醫院合組的研究團隊,昨公布逾萬名女性長達20年追蹤結果,證實塑化劑暴露多、常接觸塑化劑產品,女性罹乳癌風險比一般人增九成,若加上代謝能力較差,罹乳癌機率更是較一般人增加2.4倍。專家指出,塑化劑防範之道是「盡量不要吃下去」,應少用塑膠杯碗,保鮮膜也勿碰到食物,並要勤洗手,降低危害。三年前國內驚爆食品含塑化劑鄰苯二甲酸二酯(DEHP)風波,從茶飲到運動飲料、膠囊或錠狀保健品,幾乎全部淪陷,民眾才驚覺周遭都是塑化劑,學界甚至認為台灣已遭塑化劑荼毒逾50年,但塑化劑對國人健康戕害有多深,尤其對癌症影響有多大,並無完整報告,上述研究為全球首份以最嚴謹方式,獲得塑化劑與乳癌關係的研究成果。追20年全球最嚴謹主導該研究的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,昨出席該院主辦的「2014健康論壇」時,宣布這項最新研究成果。他說,國內乳癌病例持續增加,據衛生福利部1981年至2007年癌症登記資料,乳癌發生率26年間成長近4倍,最新統計2011年一年內增逾萬人,增加速度居所有癌症第二位,僅次於肺癌,乳癌患者大增原因包括飲食西化、肥胖等,也可能與塑化劑過量暴露有關。乳癌患者絕大多數是女性,男性比率不到1%。陳建仁說,國外雖已有報告指塑化劑暴露恐增加乳癌風險,但多半追蹤時間不夠久,難以說明塑化劑與乳癌間的因果關係,中研院、國衛院和台大醫院這份研究,鎖定塑化劑中最被廣泛使用的DEHP,追蹤長達20年,是目前全球類似報告中用最嚴謹方式得到的成果,也是本土第一份報告。醫師籲減少吃下肚陳建仁指,該研究共追蹤全台1.1萬多名女性,分析其中128名罹乳癌且同意接受尿液檢測的患者,並與251名健康婦女比較,結果發現患者尿液中DEHP代謝物含量高,顯示塑化劑暴露較多的女性得到乳癌機率比一般人高九成,若是代謝功能差的女性則比一般人高七成,如果暴露多代謝又差者,風險更較一般人高2.4倍。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指出,常見的塑化劑有10多種,其中DEHP使用最廣,比率逾5成, 包括鞋子、雨衣、汽車內裝、桌布、壁紙、保鮮膜等都可能含有,民眾不可能完全避掉;但「皮膚接觸問題不 大,吃進肚子比較嚴重」,以保鮮膜為例,可減少使用,或手摸過就要洗,保鮮膜也盡量不要碰到食物,尤其不要蓋著食物去加熱,就能減少塑化劑下肚。改用鋼製 品勤洗手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說,成大團隊研究也發現,學童若常用塑膠杯喝冷飲,尿液裡的塑化劑代謝物會增加,一旦改用鋼杯、玻璃杯,加上勤洗 手,尿中塑化劑代謝物即大幅下降。他呼籲民眾 少用塑膠杯、碗、盤等,應可明顯降低塑化劑下肚的風險。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秘書長、乳癌患者林葳婕昨說,身邊病友每天接觸塑膠產品比率相當高,如塑膠 杯、塑膠袋和鋪地板的巧拼等,中研院這項研究相當重要,可讓大家減少使用塑膠產品。乳癌患者陳文娟說,她每周約2天 外食,店家會用塑膠袋裝熱湯,在家裡也會用塑膠夾鏈袋裝食物,以後會盡量少使用。民眾李筱婷說,看到研究 結果十分擔心,會避用塑膠製品。台大醫院和中研院昨也在論壇發表新一代乳癌疫苗研究進度。台大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黃俊升說,此疫苗是從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的研 究成果衍生出來,中研院在癌細胞上找到3種特殊醣分子,再用這3種醣分子製成疫苗,將疫苗打進人體,會刺激人體免疫細胞產生抗體、消滅癌細胞,日前已啟動人體試驗最後階段,最快半年後完成。但上市時間未定。目前全球尚無乳癌疫苗上巿。翁啟惠昨說,此疫苗可望作為預防性




上一則   |   回上頁   |   下一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