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新知

大腦空間定位 可望治療阿茲海默症
大腦空間定位 可望治療阿茲海默症

聯合報,記者楊欣潔、吳佳珍、張嘉芳/台北報導     2014/10/07 上午6:08
 
國內專家表示,大腦空間定位研究雖是基礎醫學,但未來可能是阿茲海默型失智症治療的一線曙光。
「腦 神經的連結是科學研究趨勢。」陽明大學腦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連正章表示,美國總統歐巴馬於去年宣布未來十年腦科學計畫,歐洲也推出人腦計畫,全球科學家 都想了解,總數達十的十三次方的腦神經細胞究竟如何運作,這次諾貝爾醫學獎頒給這三位鑽研腦神經細胞的學者,呼應當代腦科學研究潮流。
連正章說,了解腦神經細胞對位置的記憶功能,有助於解開阿茲海默症空間記憶退化的機轉,可做為未來研究阿茲海默新藥的基礎。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、陽明大學精神科教授傅中玲指出,很多阿茲海默症的治療新藥,都會利用老鼠不喜歡水的特性,進行迷宮試驗。
她 解釋,把老鼠放入水中,裡頭有一個老鼠看不見的平台,方向感差的老鼠會在水中漫無目的亂游,方向感佳的老鼠嘗試幾次後,會記住如何游到平台的方位,下次被 丟入水中時,就會啟動記憶,直接游向平台。老鼠實驗運用的正是網格細胞的原理,人類也是如此,海馬迴不只是記憶地點,連複雜的空間座標都能辨識,作出精確 定位及移動判斷。台北榮總精神部主治醫師蔡佳芬說,過去認為空間、記憶和情緒,由大腦不同區域分開負責,但諾貝爾醫學獎的研究卻推翻這樣的看法,其實大腦處理記憶和空間是相關的,了解空間定位的訊息傳遞,未來可透過腦部刺激,治療阿茲海默造成的空間記憶退化。 台北榮總身心科主任周元華也說,除了阿茲海默症以外,癲癇症、憂鬱症等疾病也與海馬迴有關聯,或許也對此類疾病有所幫助。




上一則   |   回上頁   |   下一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