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新知

台大研究基因快篩「算命」血癌治癒率倍增

台大研究基因快篩「算命」血癌治癒率倍增

2015年10月31日【蔡明樺╱台北報導】

國內每年約800人罹患血癌中發生率最高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,台灣大學最新研究發現,患者的3個微小核糖核酸及11個基因的表現,與血癌治癒率相關,抽血驗基因就能預測治癒率,最快2018年臨床運用,方便醫師就不同風險的患者對症下藥,可望讓高風險病患的治癒率,從目前的3成大幅提高至6成。

台大研究發現,血癌病患抽血驗基因,就能預測治癒率;圖中非患者。


主導該研究的台大生醫電資所所長莊曜宇昨說,研究團隊蒐集台大醫院300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液資料,以基因晶片採大海撈針方式,偵測人體1700多個微小核糖核酸,和2萬多個基因的表現情形,耗時2年找出miR-9-5p等3個微小核糖核酸和11個基因表現,與血癌治癒率有關。
莊說,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骨髓中的白血球過度增生及分化失常,影響造血功能,患者會貧血、發燒、易出血,團隊發展出預測計分系統,血癌患者體內的微小核糖核酸和基因表現愈強烈、分數愈高,平均每多1分,患者的死亡風險就增2.1倍。 

高風險存活率3成
他說,計分系統將血癌患者分為高、低風險2個族群,大數據預測高風險族群治療3年的存活率僅約3成,低風險族群存活率約7∼8成,可供醫師針對不同類型患者,採更精準的治療策略。研究成果日前已登上國際知名期刊《白血病》。 

協助醫師適當選藥
參與研究的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田蕙芬指,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現以化療、骨髓移植治療為主,而化療藥物的強弱有別,此研究對臨床貢獻在於若預測為高風險患者,可在病患發病之初就直接採取高強度的化療,搭配骨髓移植的治癒率約有6成,但若採一般化療搭配骨髓移植,治癒率約3成。
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戴明燊(音同申)說,此研究可預測高、低風險病患,醫師可參考預測結果,選擇適當的化療藥物,可望提高治癒率。
田蕙芬說,基因預測血癌治癒率正在申請專利,未來會技轉給生技業開發快篩技術,預計最快2018年就能應用在臨床。 

基因快篩不到3小時就能預測治癒率,且可望擴及肺癌、乳癌等病患。
此外,台大研究團隊還發現帶有NPM1基因突變的血癌患者,會影響治療效果,提供將來開發血癌標靶藥物的可能性。 

血癌治癒率研究資訊
研究者:由台灣大學生醫電資所長莊曜宇、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田蕙芬主導的研究團隊
重點:發現3個微小核糖核酸,以及11個基因的表現與血癌治癒率有關,並可據此判斷患者是高風險或低風險病患
應用:讓醫師可在患者病發初期即判斷是否為高風險患者,以便採取強度較高的治療方式
時程:最快2018年可臨床運用
資料來源:台灣大學 

資料來源



上一則   |   回上頁   |   下一則